乐氏同仁三门峡制药有限公司
地址:河南省三门峡卢氏县东城工业区
联系电话:0398-7863924
一、“乐氏同仁”宗谱
二、“乐氏同仁”文化变迁
1421年 第一代 乐良才
乐良才于明永乐朱棣迁都之际由宁波迁往北京,是走街串巷、手持串铃行医卖药的游方郎中,娶妻杨氏,生子廷松
1669年 第四代 乐显扬
(康熙八年),入职太医院吏目并获康熙皇帝资助,取“同修仁德、济世养生”之意,经络“铜人”之音,创立“同仁堂药室”, 为同仁堂创始人。
牛黄清心丸
乐氏第四代乐显扬时,牛黄清心丸处方由清代御药房传入同仁堂,沿用至今。"同仁牛黄清心丸"即为宫廷秘方的制法,目前依然属于国家保密处方。
1702--1706年 第五代 乐凤鸣
1702 年(康熙四十一年),乐凤鸣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设了同仁堂药铺。1706 年(康熙四十五年),乐凤鸣精求各类配方,汇编《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》
安宫牛黄丸
同仁堂第五代乐凤鸣搜集众多的古方名方,配置了众多药剂,并撰写了《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》一书,安宫牛黄丸从此成为同仁堂的“镇店名药”。
1723年 雍正元年/ 御药供奉
雍正皇帝登基,钦定乐氏“同仁堂乐家老铺”为供奉清宫御药独办官药,称之为“御药供奉”, 此后历经清朝八代皇帝,供奉御药房用药近二百年间未被更换。
大活骆丹
乐凤鸣之子乐礼在原有“大神效活络丹”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新药,制成的活络丹,药效显著,是治疗风寒麻痹症的珍贵药物,“大活骆丹”也成为同仁堂的名药之一。
1834年 乌鸡白凤丸
乐氏第九代传人乐百龄看明代处方,反复思考将配方重新研发,配置出【乐家老铺-同仁堂乌鸡白凤丸】,并记于祖传配方薄【同仁堂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丸丹下料配方】一书中,为乐家药品最广为人知与使用的招牌药。
1843年 道光二十三年/完全收复同仁堂
乐氏第十代传人乐平泉经营有方,将同仁堂外股全部收回,结束股份制,中兴同仁堂,奠定了同仁堂稳固的基础。
1861年 咸丰十一年/“乐氏御供”金腰牌
慈禧太后亲赐“乐氏御供”金腰牌,代表着当时医药界的至高荣誉。
1880年 光绪六年
乐平泉去世,由妻许氏主持同仁堂家务与店务,长达27 年之久。
1885年 光绪十一年
大清宫廷御药房藏乐氏《同仁堂丸散膏丹配方》一本,是清宫抄自乐氏同仁堂秘方,封面有“同仁堂丸散膏丹配方”标签,注明系光绪十一年六月初四日抄“同仁堂配方”进宫,计一百零二方。
1907年 光绪三十三年
许氏去世,四年后清朝灭亡建立民国,同仁堂结束了长达一百八十八年的御药供奉历史,大清宫廷共欠药银18 万7 千两和制钱23 万吊。同仁堂开始正式由乐家四房共管,这种管理形势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。
1949年 南迁
乐氏同仁堂正宗第十三代传人乐崇辉携带唯一同仁堂{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}手抄本,随蒋介石及孔子家族第七十七代"衍圣公"孔德成和部分北京故宫珍宝文物南迁台湾
1952年 台湾同仁堂
第十三代乐崇辉创立乐氏台湾同仁堂。
1954年留在北京的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在北京带头实行公私合营,把同仁堂交给国家。
1977年 第十三代乐崇熙编写《中华药典》第一部,乐崇熙1956 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,毕业后分到中医研究院(现中医科学院),为国内著名医学家,担任1977 年出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第一部的编写。
1979年 文革结束,北平同仁堂乐家老铺改名为“北京同仁堂”。
2006年,乐氏第十四代传人乐觉心联合数十所享誉国内外的优秀大学、台湾中医药司官方资源及台湾顶尖中药研发制造厂,共同实践台湾乐氏同仁堂“老药新制”、“中药食品科技化”的“昔日御药供奉,今日养生共享”的三大目标。同年,乐崇辉造访大陆乐氏第十三代兄弟并合影。
2010年, 台湾乐氏同仁堂有限公司成立。
2012年,台湾乐氏同仁堂文化馆开幕。
2014年,乐氏第十四代传人乐觉心,感念乐家传承了三百多年的药目秘方,承载清宫廷一百八十八年御药供奉的使命及父亲期望,扛起现代乐氏同仁回归大旗,开创乐氏同仁大陆的事业新版图。
地址:河南省三门峡卢氏县东城工业区 豫ICP备20011355号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郑州 SEO标签
页面版权所有©乐氏同仁三门峡制药有限公司 电话:0398-7863924
